观点仅代表发表的当时。
一入盾冬深似海,唯Stucky不可拆!
天下谁人共白衣?刺客天玑唯蹇齐!
如果给我个机会和二次元某人见面,我会选墨鸦,会请他照顾好自己,照顾好那个叫白凤的少年……

   

金庸的侠

       前些日子,经典武侠剧《射雕英雄传》的又一版播出了,没有十分脸熟的演员,没有华丽炫目的特效,却硬生生在这个仙侠剧霸屏的时代杀出一条光明大道,口碑收视双收。

       金庸,古龙,梁羽生,并称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,似乎每一次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改编,都会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,而无论改变是好是坏,也总有人会捧场。观众说,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情怀与热血,它关联着一个叫做“武侠”的世界。

       那么我不禁想问,何为武侠?而什么又是金庸的侠之道?

       金庸,原名查良镛,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,而后移居香港,并成为“香港四大才子”之一。查家为当地名门望族,有“唐宋以来巨族,江南有数人家”之誉。康熙年间,甚至有“一门七进士,叔侄两翰林”之说。金庸参与过抗战,见证了祖国从贫弱逐渐站起来。建国不久,他像无数热血青年一样,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。但或许命运早有判决,注定这个博学多才的人要为国人的奇幻想象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他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回到香港,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。

       看着剧中郭靖从无知的懵懂少年逐渐长成可担大任的一代忠臣良将,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也渐渐铺陈出一角。管中窥豹,可见一斑,那个奇妙的“江湖”中,不仅有隐世的高人,也牵扯到朝代更迭的种种变幻。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历史为背景,七分假中又掺着三分真,读来引人入胜,改成影视作品也是让人看得目不转睛。

       如果说古龙的侠是一种写意风流的浪漫,风花雪月下,镌刻着江湖浪子的寂寥;梁羽生的侠是一种戏剧性的冲突,黑白如棋子,泾渭分明;那么在我看来,金庸的侠便是一种家国天下、慷慨壮歌的豪气。金庸的侠客,总有着太阳般的热血,生时颂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;死前唱“焚我残躯,熊熊圣火”。

       其实金庸作品的主角都多多少少有些缺陷,比如郭靖的呆愣,杨过的顽劣,韦小宝的油滑,这缺陷总在故事初始时让人觉得恨其不争,末了却感慨:还好是这样的品行,还好是这样的人。你和他们一起成长,似乎自己也逐渐同化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。而再对比古龙笔下的人物,你认识他们时,他们便已经是成熟的个体,你看得到他们的故事,却揣摩不透他们的心。

        那句“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,这是对金庸作品最精妙的简介,而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,每当念起这副对联,便仿佛有一种肆意洒脱的豪气在胸间涌动。时人总觉得金庸应是“武侠”的集大成者,其实不同风格又怎能随意糅杂在一起呢?王家卫用一种古龙的风格去演绎金庸的人物,拍出《东邪西毒》,于是剧中就只剩下那个名字和人物了,虽意蕴也是悠长,然而性格、情感却已然全非。他的作品是如此特别,只有用金庸的风格,才能真正诠释金庸的人物!而这大概也是先生坚持不愿自己作品改动太大的缘故吧!

       武侠是什么?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诠释,然而只有金庸的武侠,让我看到一种大气,他的侠,是可以脱离“武”单独存在的,是对内心的自我审视,是无愧于天地的骄傲!

      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,一支笔纵论时局,享誉香江;少年游侠,中年游艺,老年游仙;为文可以风行一世,为商可以富比陶朱,为政可以参国论要,一生传奇,多彩之至。

       我想,再不会有这样的侠了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   写于2017年五月,电台,质感人生,却好像更适合今天……

       一代人的情怀啊!金庸先生一路走好😭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PS:写作过程中百度资料,成文时有对他人语录的摘抄使用,具体我也不记得是那些句子了,但从未商用,特以声明

评论
热度(2)
© | Powered by LOFTER